“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意为开开关关就属于变。在开开关关中不断地出入往来就属于通。仅能看见的就是象,有了形体的就叫器。制定出来使用的就是法。像在开开关关中从门里出出入人地利用它,大家谁都离不开它,就是神。 这一段话是从最常见的道理中推论《易经》的性质,也就是变与通。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易经》最重要的思想是“变”,如《太史公自序》所说的,“《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易经》由爻而卦,由八卦而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整个体系便是变动的体系。《易经》谈卦变、爻变,一卦有上下卦各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卜筮有本卦到别卦的变,卦体的六爻又可以变。因此,在易学上,就有世应说,承乘说以及互体说等等。 《易经》八卦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在变化之中,各种变化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因此,变化又是有条件的。吉凶、得失、否泰、损益、行止、成败,都是与爻所在的卦体、爻位有关;与上下卦体、上下爻、隔位爻的作用、牵制有关。 而变与通相连,社会与自然都在变通之中,世界也是由于变化才能有成,才能久恒。所以“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我们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变,不但我们身体在变,思想也在变。这个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 学习《易经》就是要懂得“变”与“通”,不懂得变与通看一切都会认为是呆板的、一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而能够懂得这些变化,把它制成一个法则,供人民使用,并且大家喜欢利用它,并且懂得它的变通,那就是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