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介绍 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历史名人 ...

 撒拉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下是关于撒拉族的具体介绍:
  1. 人口数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 2021》的统计数据,中国撒拉族的人口数量为 165,159 人。
  2. 地区分布
    •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
    • 还有一些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乡村。
    • 另有一小部分撒拉族散居在青海省西宁市及其他州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和乌鲁木齐市等地。
  3. 传统节日
    •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撒拉族会在这一天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会早早起床沐浴更衣,前往清真寺参加宗教仪式,之后走亲访友、互相祝福,共同享用美食。
    • 古尔邦节:也称为 “宰牲节”,在这个节日里,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会宰杀牲畜,并将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送给亲友,一份捐赠给穷人。节日期间,人们同样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庆祝聚会。
    • 圣纪节: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而设立的节日。撒拉族群众会在清真寺内举行诵经、赞圣等活动,缅怀先知的功绩。
    • 撒拉族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这是撒拉族人民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
  4.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撒拉族服饰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同时受到回、藏、汉等民族服饰的影响。男子头戴卷檐羔皮帽或白色、黑色圆顶帽,身穿白汗褡,外套黑色坎肩,腰间系布绸带,下身穿黑色或蓝色大裆裤,脚穿布料鞋;冬季穿白板羊皮短款皮袄或羊毛织的褐色长衫,脚穿牛皮 “络缇”(毡靴)。妇女戴赤青色缫丝头巾,身穿长裙,单衫称 “裕”,棉衫称 “厄西麦合”。
    • 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主要食物是小麦,也食用青稞、荞麦、马铃薯和各种蔬菜。特色美食有炸油香、搓馓子、做油搅团、手抓羊肉、蒸糖包等。奶茶和麦茶是撒拉族男女老幼喜爱的饮料。在肉食方面,主要食用牛肉、羊肉和鸡肉,但忌食驴、骡、猪、狗、马以及自然死亡的动物。
    • 居住文化:传统住房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以四合院形式为主。房屋一般分为正房、厢房和下房,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和下房供晚辈或客人居住。
    • 文学艺术
      • 民间说唱文学:包括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谚语和笑话等,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含蓄。
      • 音乐:“撒拉曲” 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演唱的抒情民歌,由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短体小诗组成;“宴席曲” 是娶亲时的传统唱曲;“撒拉花儿” 是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歌词一般为四句,受藏族影响音调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 舞蹈:最流行的是四人 “骆驼舞”,通常在婚礼时表演,动作简单,节奏平缓。
      • 乐器:唯一的乐器是 “口弦”,一般用铜或银制,形似马蹄,为撒拉族妇女所钟爱。
    • 婚姻习俗: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过程包括说媒、定亲、送彩礼、迎娶等环节。婚礼热闹隆重,有唱 “宴席曲” 等传统习俗。
  5. 历史名人
    • 韩宝:据传说,撒拉族先民初来循化时,原世袭达鲁花赤的撒拉族首领神宝归附明朝后被封为土司,并将 “神宝” 改为 “韩宝”,自此撒拉族使用汉姓,而韩姓也成为撒拉族的根子姓2
    • 苏四十三:在清朝乾隆年间,他领导了撒拉族人民的反清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苏四十三的英勇抗争精神在撒拉族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