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四象:四时,四方与四国

 四时,四方与四国
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又可以引申为四时、四方与四国等。
象在汉语中的含义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在《易经》中,比如说明卦和卦的六爻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说明天体的运行状态称为天象,说明地面的地形状态称为地象等等。
春夏秋冬作为四象,又称为四时,在《易经》及其有关著作中最为常见,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说:“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他认为四象就是四时-春、夏、秋、冬。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则说:“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唯云四象也。”他说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所以:“震木、离火、兑金、坎水,各主一时。”震木为春,离火为夏,兑金为秋,坎水为冬。
此外,在古代,望、朔、上弦、下弦;子、午、卯、酉:东、南、西、北,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也经常被称为四象。
四象
处于统一体内的两仪,在对立的斗争中,将发生阴阳消长,引起这种变化的有四个最具特征的典型状态就是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易经》四象:四时,四方与四国

太阳是阳性特征上升,阴性特征下降,达到各自相应的极点状态。

少阴是阴性特征逐渐增加,阳性特征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

少阳是阳性特征逐渐增加,阴性特征逐渐减少的阴阳平衡状态。

太阴是阴性特征上升,阳性特征下降,并分别达到相应的极点的状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