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

 卜筮之书--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经典
从本质上看,《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什么是卜筮呢?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是对这些预测规律理论进行总结的书籍,它是我国古代预测学中最古老且深邃的经典,被后人尊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的总源。

《易经》之所以被称作经典,并不完全是因为其神奇的卜筮功能,还在于它蕴含着极为深奥的哲理。《易经》更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称它为“人类的少年哲学”。因为当时农牧渔猎是《易经》的经济基础,浑然一体、尚未分化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哲学是它的文化背景,漫长的奴隶社会权力追求是它形成时期的政治状况,而以浅显感性知识展开的哲学思辨是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所以它是人类少年时代智慧的结晶,并没有那么神秘,也不是一部让人读不下去的天书。

《易经》通常也被称为《周易》。对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多种说法。比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由于《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涵盖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广泛的。也有人认为,《周易》的“周”指的是周朝,这种说法被很多人接受,因为不少人觉得“周”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对于《周易》的“易”字,解释就更多了。有的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有的说:“易,飞鸟形象也。”有的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一是交易,即阴阳寒暑、上下四方的相互对待;二是变易,像春夏秋冬那样循环往复。

此外,“易”历来还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易纬·乾凿度》提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这三义分别是:①“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的公式或“模式”,所有事物和现象都能纳入这个“模式”,都可用这个“模式”解释;②“变易”,即“易”是阐述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辩证法”的;③“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变化之“道”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不过,无论哪种解释,说《周易》是论述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正确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