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由来和历史发展过程如下:
  1. 族源
    • 古羌人后裔:拉祜族的祖先为活跃于商汤时代的古羌人。由于土地争夺和历代统治阶级压迫,古羌人不断南迁。拉祜族是史称 “东方大族” 的古老氐羌族群后裔之一,始祖起源于甘南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活动在汉水河畔的江洛与武都之间,成为 “武都羌” 组成部分。后向甘青交界河湟地带游动,来往于青海湖畔,并在青海湖北岸、祁连山南麓 “托拉山” 狩猎过,此时的拉祜先民又是 “河湟羌” 组成部分。
    • 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拉祜族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其文化也受到周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2. 历史发展
    • 古代时期
      • 先秦至汉晋:至迟到战国时代,拉祜族已活动在云南境内。在汉晋时期,拉祜族与一些氐羌语族泛称为 “昆” 或 “昆明”,生活在金沙江以南至洱海的广大滇西地区。
      • 唐宋时期:8 世纪中叶,拉祜族从昆明人分化出来之后拥有了第一个他称 “锅锉蛮”。唐代时,拉祜族处于南诏国的统治之下,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到宋朝末年,即公元十世纪以后,拉祜族再次大规模南迁,以寻找水草丰美之地。
    • 元明时期
      • 元朝:1254 年元朝将领元良合台 “攻诸夷之未附者”,采取大屠杀政策,迫使拉祜族人民再次大举南迁,来到今临沧一带,后又南迁澜沧、勐海、孟连等县及境外地区。这次大迁徙分为东西两路进行,对拉祜族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 明朝:明代以后,拉祜族主要活动地为滇南,由于长期与中原地区缺乏交往,加上战争、不断迁移等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 近现代时期
      • 清朝:清代拉祜族基本上定居于今分布地区,但仍有局部迁徙,部分甚至迁入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在傣族领主经济的影响下,拉祜族社会产生了封建主义萌芽。
      •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人民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国家在拉祜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拉祜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拉祜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如长篇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统节日葫芦节等,这些都是拉祜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