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介绍 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历史名人 ...

 布依族介绍如下
  1. 人口数量:根据 2021 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境内布依族人口有 3576752 人。
  2.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川、桂等省区。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 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四川省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百色市等地。
  3. 传统节日
    • 二月二铜鼓节:农历二月初二,是布依族传统的 “祭祖铜鼓” 的习俗活动和喜庆节日活动,流传于兴仁境内有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这一天人们会敲铜鼓、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幸福。
    •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通过扫寨驱邪消灾、杀猪宰牛祭拜山神求雨、上山 “躲虫” 祈福等形式,实现 “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的美好愿望,也是青年男女情歌对唱、寻亲择偶、欢歌狂舞的节日。2011 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四月八牛王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爱牛、敬牛的重要日子,布依语称 “香四月八” 或 “香四牙八”,相传已有上千年历史。这一天,人们会让牛休息,喂好饲料,表达对牛的感激和敬意。
    • 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主要流传在贞丰、册亨等境内的布依族聚居村寨,承载着布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布依族作为古老农耕稻作民族的历史见证,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查白歌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兴义顶效镇查白村虎场坝举行。节日期间,有赛歌、认亲访友、吃汤锅、“浪哨”(谈情说爱)和祭山等活动。2006 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了年:布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代表正月结束,年已经过完。布依族人家在每年农历正月最后一天或前一天过,提醒人们过完年尽快收回放松玩耍的心,开始专心投入农耕。
  4.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布依族男女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男子包头巾,女子缠头帕或戴头帽。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尤为精美,常穿蜡染、刺绣的花衣,佩戴各种银饰,如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等。
    • 饮食文化:主食以大米为主,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特色食品有五色花米饭、糍粑、酸汤鱼、盐酸菜等。布依族人民还擅长酿酒,如糯米酒、刺梨酒等,酒在布依族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等场合。
    • 居住文化:布依族多居住在山区或河谷地带,传统民居有石板房、吊脚楼等。石板房以石板为主要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吊脚楼则是底层架空,上层居住,既防潮又通风,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
    • 艺术文化
      • 音乐:布依族的音乐形式多样,有民歌、小调、大歌等。民歌题材广泛,包括劳动歌、情歌、叙事歌等,曲调优美,歌词质朴。乐器有铜鼓、月琴、唢呐、木叶等,其中铜鼓是布依族的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舞蹈:常见的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糠包舞等。铜鼓舞是在铜鼓演奏的节奏下进行的舞蹈,动作刚健有力,气势磅礴;织布舞则模仿织布的动作,展现了布依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糠包舞是青年男女在节日或集会时跳的舞蹈,通过抛接糠包来传递感情。
      • 工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精湛,蜡染、刺绣、织锦等技艺闻名遐迩。蜡染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刺绣针法细腻,绣品精美绝伦;织锦工艺复杂,锦缎图案丰富多彩,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品。
  5. 历史名人
    • 莫友芝:出生于贵州独山的布依族文人,是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他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音韵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郘亭诗钞》《郘亭遗文》等作品,其书法作品也备受赞誉,对贵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陆瑞光:贵州镇宁人,是革命烈士。在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支持红军的革命活动,为红军提供物资和情报,帮助红军在贵州地区开展斗争。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