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介绍如下:
- 人口数量:2020 年土家族总人口为 9587732 人。
- 地区分布: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比如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地都是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地。
- 传统节日:
- 赶年:土家族一般提前一天过年,这已成为土家人的一种习俗。传说明代时,土家族人为了抗击倭寇,提前过年后出征,后来就保留了这个独特的过年方式。赶年时,人们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团聚,祭祀祖先,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 四月八牛王节:这是体现土家人民对牛的崇敬和感谢的节日。传说牛王曾下凡帮助土家族人耕田种地,人们为了纪念牛王的功劳,便在这一天为牛放假,给牛喂上好的饲料,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祭祀牛王的仪式。
- 六月六晒龙袍:也叫 “晒龙衣节”,是土家族较为盛大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把衣物、书籍等拿出来晾晒,以防发霉虫蛀。同时也会举行一些祭祀、娱乐活动。
- 女儿会:被誉为 “土家情人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举行。会场设在贸易街场上,是通过贸易的形式让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定情的节日。
- 月半节:又称 “鬼节”“亡人节”,时间为农历七月十二。土家人素有 “年小月半大” 之说,其主要活动是祭祖,祭祖时烧纸钱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哀悼,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的女儿。
-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土家人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民差别不大,穿多扣对襟短衣;女子穿满襟短衣,着长裤,衣袖和裤脚口绣花边,喜穿用布作的绣花凉鞋。妇女婚前头发结瓣后垂,婚后将头瓣结成粑髻。
- 饮食文化:日常主食有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菜肴以酸辣为主要特点,喜欢饮酒,常见的有用糯米、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
- 居住文化: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吊脚楼。这种建筑多依山而建,以木房为主,左右建有厢房,楼下可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楼上住人。吊脚楼通风透气,适应了当地的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
- 艺术文化:
- 音乐:有哭嫁歌、薅草锣鼓、打溜子、咚咚喹等形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新娘在出嫁前会哭唱,表达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薅草锣鼓则是在集体劳动时唱的歌曲,具有鼓舞士气、协调劳动节奏的作用。
- 舞蹈:摆手舞、撒叶儿嗬、毛古斯舞等极具特色。摆手舞是土家族的大型集体舞蹈,动作简单大方,反映了土家族的生产生活场景;撒叶儿嗬是一种祭祀性舞蹈,通常在葬礼上表演;毛古斯舞被称为 “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具有原始、古朴的风格。
- 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有织锦、编织、刺绣、剪纸等,尤以 “西兰卡普” 最为典型。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织锦工艺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历史名人:
- 陈连升:湖北恩施人,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将领。1841 年 1 月,英军进攻虎门沙角、大角炮台,他率领清军英勇抵抗,最终壮烈牺牲。
- 田世爵:明代土家族土司。他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加强文化教育,对土家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她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土家族的优秀儿女。
当然,土家族还有许多在不同领域为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