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日和地耳日 古代人选择出兵的日子,一般都选天目日或是地耳日,下面就详细介绍其概念和查找方法。 【原文】 天目为客地为主,六甲推兮无差理。 劝君莫失此元机,洞微九官扶明主。 【原注】 卯为天目,酉为地耳,又有六甲旬中,天目地耳推者,出兵日也。宝日为上吉,谓干生支也。如甲午日,甲木生丙火是也。义日次吉,谓支生干也。如甲子日之类,甲木子水,水生木也。和日为次吉,谓干支比和也。如壬子日之类,壬水子水和同也。制日为中平,谓干克支也,如甲成日之类,甲木成土,木克土也。伐日为极凶,谓支克干也。如甲申日之类,甲木生金,金克木也。 《素经》云:“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能通于遁法,君不圣明,不能进扶值言;其国衰败,事不能行其政;隐身闲居,躲避衰乱之亡;抱养道德,以待兴盛之时。扶佐明主,名香万古。此乃时至而成功。不遇明君,隐迹埋名,守分闲居。若是强行,必受其累,亦无功成也。 【白话提要】 这段歌诀主要是介绍出兵吉日的选择方法,当然古人也用之于办大事的择日。在六十甲子中,六甲领头为旬首,每一甲分管十天(一旬)。在这一句中遇卯日为“天目”之日,遇酉日为“地耳”之日。天目日利于客体一方,地耳日利于主体一方。所以说“天目为客地为主”,这是古代推算出兵吉日的原则之一。 以日辰千支论,日辰可分以下五种。宝日,干生支,为上吉之日。例如甲午日,甲为干为木,午为支为火,木生火,是上吉。此外还有乙巳、丙戌、丙辰、丁 丑、丁未、戊申、已酉、庚子、辛亥、壬寅、癸卯。义日,支生干,为次吉之日。例如甲子日,甲干为木,子支为水,水生木,此外还有乙亥、丙寅、丁卯、戊午、已巳、庚辰、庚戌、辛未、辛丑、壬申、癸酉。和日,干支比和,为次吉之日。例如壬子日,壬为千为水,子为支也是水,水与水和,是次吉之象。此外还有甲寅、乙卯、丙午、丁巳、戊辰、戊戌、已丑、已未、庚申、辛酉、癸亥。 制日,干克支,为中平之日。例如甲成日,甲干为木,成支为土,木克土,是中平之象。此外还有甲辰、乙丑、乙未、丙申、丁酉、戊子、已亥、庚寅、辛卯、壬午、癸巳。 伐日,支克干,为极凶之日。例如甲申日,甲干为木,申支为金,金克木,是为凶象。此外还有乙酉、丙子、丁亥、戊寅、已卯、庚午、辛巳、壬辰、壬戌、癸未、癸丑。 素元经上说,通达奇门遁甲的人宜隐身闲居,等待时机,国君不圣明的时候不能去扶助他。如果强行露面出山,反受其累,更无功绩可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