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是从时间维度对佛的一种划分表述,体现了佛教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佛的认知,具体如下: 过去佛 - 燃灯佛 基本介绍:燃灯佛(Dīpamkara),音译为提和竭罗、定光如来等。在过去世为释迦牟尼佛授记,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据佛教传说,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被称为燃灯佛。 故事传说: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燃灯佛看到他的虔诚和慧根,便为他授记,预言他在未来世将成佛,名为释迦牟尼。这一事件标志着释迦牟尼佛得到了成佛的认证,也体现了佛教因果传承的理念。 形象特征:燃灯佛的形象通常是身着袈裟,结跏趺坐,双手施说法印或者定印。其面容慈祥宁静,散发着古老而深远的智慧光芒。头部一般有肉髻和螺发,象征着他的觉悟和尊贵地位。 现在佛 - 释迦牟尼佛 基本介绍:释迦牟尼佛(Sakyamuni),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563 - 483年左右的古印度。他在看到世间生老病死等诸般苦难后,放弃了王子的优裕生活,出家修行,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开始了长达49年的传教生涯。 教义贡献: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核心是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和十二因缘,通过这些教义教导众生认识到人生的本质是苦,苦的根源是欲望和无明,只有通过修行八正道等方法,才能熄灭烦恼,达到涅槃的解脱境界。 形象特征:常见的形象是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如果是成道像,通常是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触地,称为“降魔印”,表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战胜心魔,悟道成佛的场景。如果是说法像,则双手结说法印,展现他为众生说法的姿态。其形象神态庄严、慈悲,目光深邃而温和,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 未来佛 - 弥勒佛 基本介绍:弥勒佛(Maitreya),意译为慈氏。他目前是菩萨身份,居住在兜率天内院,等待时机下生人间成佛。据佛经记载,弥勒菩萨将在未来世的某个时候,下生到娑婆世界,接替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工作,那时的世界将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安乐。 形象特征:弥勒佛在汉传佛教中有两种典型形象。一种是头戴天冠的菩萨像,这种形象体现了他作为菩萨在兜率天内院说法的状态,身姿挺拔,面容端庄,散发着慈悲祥和的气息。另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这是中国化的弥勒形象,袒胸露腹,笑容满面,象征着宽容、豁达和慈悲。他通常坐在布袋上,代表着能够包容一切、给予众生快乐和希望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