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

生肖兔

文殊菩萨生日

文殊菩萨佛诞

生日时间:农历四月初四

菩萨生日可以祈福、在家或寺院进香。平常可多念菩萨名号及真言。

文殊菩萨道场

山西五台山

道场相传为佛或菩萨得道或说法之所。礼佛祈福不限于道场,不论何寺院、或何时何地均可默念佛或菩萨名号,诚心祈福。

三大佛教圣地:

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文殊菩萨真言

文殊菩萨真言

呐玛-洒曼塔-布达南-嘿嘿-库玛喇卡-维目堤-啪塔-斯提塔

斯玛喇-斯玛喇-婆喇提南-娑诃

诵念文殊菩萨真言可保智慧、佑功名,自在游刃于凡务俗事之间。在柔和轻盈的音调环绕中,如同漫步广阔云间,感受无比的自在悠然。 文殊菩萨心咒,又称文殊智慧咒,是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

文殊菩萨心咒原文

嗡啊[日/阿],巴扎那底。

文殊菩萨心咒注音

嗡啊[日/阿],巴扎那底。

ōngārā,bāzhānàdǐ。

文殊菩萨是属兔人的本命佛

属兔人的本命佛是智能、辩才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 因此兔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萨之本命佛法像,能获文殊菩萨保佑加倍,增长智慧,使学业事业顺利,婚姻和谐,破除一切烦恼。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兔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萨之本命佛法像,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学业有成、福禄双增、增财增幅,增加创造力、开发力、使事业凤凰腾达。

文殊菩萨介绍

文殊菩萨名号的梵音是Manjusri,旧称文殊师利。古译: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或室利是德或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文殊菩萨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称"大智"。

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属兔的人出生时间

属兔出生时间(以下均为公历)

2011年2月4日12时33分 至 2012年2月4日18时22分

1999年2月4日14时42分 至 2000年2月4日20时32分

1987年2月4日16时58分 至 1988年2月4日22时48分

1975年2月4日21时2分 至 1976年2月5日0时52分

1963年2月4日21时6分 至 1964年2月5日2时56分

1951年2月4日23时10分 至 1952年2月5日4时59分

1939年2月5日1时14分 至 1940年2月5日7时3分

1927年2月5日3时18分至1928年2月5日9时7分

1915年2月5日5时26分至1916年2月4日11时14分

△小知识:生肖来源于干支纪年法的年支,因此生肖的分界是立春节气,而不是正月初一。

文殊菩萨传说和来历

文殊大圣,并非仅仅于五台山构建道场,以摄受度化有缘之人。其还深入尘世民间,化现如同平凡之人,顺应机缘讲说佛法,广度世间众生。就像佛教里声名远扬的寒山大士,实则为文殊菩萨的应化之身。寒山现身于贫困穷苦的家庭,自幼便父母双亡。其兄长不仁不义,致使他饱尝饥饿干渴之苦,为了寻求知识、谋求生存,便四处漂泊流浪,他曾作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由此可见其流浪生涯的艰辛困苦,后来他前往天台山削发出家,在寒岩隐居,却也觉得心满意足。然而为了获取饮食,常常去往国清寺,找寻老友拾得。那时拾得在寺内担任行堂之职,便将剩余的饭菜,收集贮存在竹筒内,赠予寒山子。寒山子平日的举止行为,与常人截然不同,尤其是他所创作的诗歌,深深蕴含着佛法的精妙义理,皆是警醒世人的箴言警句。故而虚云老和尚曾言:“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从《文殊师利般涅槃经》的记载来看:文殊菩萨乃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的儿子。后来前往仙人之处,求取出家修行之法,却无人能够应对解答,于是便皈依佛陀,出家修习佛道,安住于首楞严三昧,践行稀有的艰难之事,在佛陀涅槃后四百五千岁之时来到雪山,为五百仙人详尽宣说十二部经,之后返回自己的出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进入涅槃境界。

依据佛教的经典书籍所记载,文殊菩萨是过去世无数诸佛的导师,曾经引领众多的修行者证得佛之果位。在《放钵经》中,佛陀也曾讲道:如今我得以成就佛果,皆是文殊菩萨的恩德!过去的无数诸佛,也全都是文殊师利的弟子,未来将会成佛的修行者,同样也是文殊菩萨的威德神力所成就。仿若世间的孩童皆有父母一般,文殊菩萨就是一切众生在佛道修行途中的父母。文殊菩萨常常与普贤菩萨一同侍奉在释迦牟尼佛左右,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首席上首,因此又被称作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形象乃是手持宝剑、身骑狮子之貌,这象征着其法门的锐利无匹,凭借右手所持的金刚宝剑,斩断一切众生的烦恼忧愁,以无畏无惧的狮子吼声震醒沉沦迷醉的众生,这便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态。

除此以外,文殊菩萨顺应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种种因缘,也会有各式各样不同形象的示现。通常文殊菩萨的尊像形态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等。

文殊菩萨咒功德简介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将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可知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经又说:"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又念诵数满一俱胝,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难怪一般佛教徒会认为持诵"文殊咒"可令人获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

文殊菩萨缘由

五岳乃是由皇帝敕封,然而作为菩萨道场的佛教名山,其地位却并非皇帝所能封定,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四大佛山原本并无谁为首要的说法,只因上师嘎玛仁波切与五台山有着极深的渊源,每年都会带领众多弟子前往五台山朝拜,今日便先从五台山开始讲述。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的东北方向,是由众多山脉和高峰共同组成,其中有五座相互环抱的高峰,其峰顶平坦开阔,就如同垒砌起来的土台一般,故而得名。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其足迹未曾踏至中国,不过五台山却在佛经中有确切的记载,乃是由佛祖亲口指明为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诸菩萨住处品》记载道:“东北方有一处地方,名为清凉山。从往昔以来,众多菩萨便在此处居住停留。现今有一位菩萨,名为文殊师利,与他的眷属以及众多菩萨,共计一万人,常常在那里讲经说法。”《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提到:“那时,世尊又对金刚密迹主说道,在我涅槃之后,于南赡部洲(大地)的东北方,有一个国家名为大震那。在这个国家中有一座山,名叫五顶,文殊师利童子在那里游行居住,为众多众生在山中讲法。”

中国在古代被称为震那(China)国,五台山也处在印度的东北方向,上述两部经文中所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与五台山山峦巍峨、气候清凉的特点相契合。

在汉明帝时期,天竺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人进入中原后,凭借天眼神通观察,便知晓此山乃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且还有阿育王所安置的佛舍利塔。唐代法藏所著的《华严经探玄记》卷 15 中写道:“清凉山就是代州的五台山。山中现有古清凉寺,因冬季和夏季都有积雪,所以以此命名。关于此山以及文殊菩萨的灵验之事等,有传记三卷。”唐代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写的《华严经疏》中也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的五台山,山中现有清凉寺,因为终年积雪坚冰,即使在夏天也依然会有飞雪,从来没有炎热酷暑,所以叫做清凉。五座山峰高耸突出,山顶没有树木,就像垒砌的土台,所以叫做五台。这象征着我们的大圣文殊菩萨五智已圆满,五眼已清净,总摄五部的真谛奥秘,洞悉五阴的真正本源,所以头顶戴着五佛之冠,头顶分现五方之髻,运用五乘的要义,清除五浊的灾厄。”

从古至今,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验的传说以及其他神奇灵异的事件数不胜数。《感应录》中有一个贫女的故事,说五台山有灵鹫山,山下建有灵鹫寺,每年春天,必定会举办无遮大会(诵经忏拜法会)。凡是参加的人都需要随喜功德,这样来参加的人所求之事便能满愿。北魏时期,法会那天来了一位贫女,带着孩子背着幼子还牵着一条狗,剪下一束头发交给主事的人说:“我很贫穷困苦,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只有这头发而已。”执事无奈之下只好收下。贫女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能先吃吗?”执事给了她三份食物,贫女说不够,狗也要吃。执事又送了一份,拿了四份后,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很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什么还缺一份呢?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心生嗔怒,斥责她贪得无厌。刹那间,贫女便出现在虚空之中,说偈语道:“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瞬间变成文殊菩萨,狗变成金毛狮子,两个孩子变成童男,侍立在左右,又说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中的众人,惭愧自己有眼不识菩萨,纷纷顶礼忏悔,再次请求菩萨开示,文殊菩萨又说出偈语:“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完便隐身不见了。众人将贫女所布施的头发建塔供养。明朝万历年初,塔倒塌了,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挖掘时得到文殊菩萨的圣发数根,呈现金黄色,如同舍利子,但根据各人的业障不同,所见也有所差异。听闻此塔如今尚存,在大塔院的旁边。

《楞严经》中说:菩萨示现世间,并不想让人知晓,如果泄露了天机,便会不知所踪。

文殊菩萨的道场虽然在五台山,但实际上他无处不在,应化的事迹也有很多。华严宗的初祖杜顺和尚,又名法顺,俗姓杜,人们都称他为杜顺。他在当时德高望重。他有一个弟子叫智冲,执意要前往五台山朝拜,杜顺和尚多次劝阻都不听,于是便交给他一个密函并说:“到了五台山,如果没有见到文殊菩萨,再打开来看。”智冲在五台山四处寻找,却没有见到文殊菩萨的踪迹,便询问一位老翁,老翁回答:“文殊菩萨下山弘法教化,杜顺和尚就是啊!”智冲转身之际,老翁便不见了,他急忙打开密函,上面有一首偈语写道:“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问弥陀!”文殊菩萨近在眼前,朝夕相处,自己却整天胡思乱想,奔波在五台山,只是礼拜山坡而已!他急忙赶回长安城,杜顺和尚却已经圆寂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五台山因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受到了僧人和俗家信众的虔诚信仰、历代帝王的尊崇修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保护扶持,成为了汉、藏、满、蒙各民族共同尊奉、海内外闻名的佛教圣地。中国佛教的各大宗派都曾在此地弘扬佛法、建立本宗的基地,使得五台山形成了汉藏佛教两大体系相互交融、各派寺院共同存在、显教密教竞相传播的独特格局。五台山的山水也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僧大德。

五台山佛教的兴起以及佛寺的兴建是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的。孝文帝之后,历代帝王也都尊崇佛法。高齐时期的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深信佛法,厌倦世俗生活,不喜欢尘世的劳碌,虽然身处朝廷宫闱之中,但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的圣号,每天念诵多达七万遍,并以此作为固定的功课,不论事务多么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未间断。

天宝年间,刘谦之跟随侍奉高齐三王子前往五台山参拜圣迹,见到三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这让他深受触动,内心暗自想道:“王子能够为了佛法舍弃生命,我又为何不能呢?”于是更加生出大悲之心,自叹自己遭受宫刑,不是修行佛法的根器(佛经中记载,男子生殖器不完整,被列为“非器”,不能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五台山),专心修行。于是他上奏当朝皇上,请求准许他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期望日后能够有所成就。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刘谦之便不再返回朝廷,在五台山居住下来,整日持名诵经。后来竟然长出了胡须,重新恢复了大丈夫的相貌,这让皇帝大为震惊。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窍开通,领悟了佛法要义,竟然撰写了《华严论六十卷》流传后世(见《大唐内典录》)。皇帝尊崇佛法,朝野上下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布施钱财信奉佛法,建立寺庙、修筑佛塔,前往五台山瞻仰礼拜圣迹。

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下令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之后,任命僧感法师为寺中的住持,并封感法师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管京城国家的僧尼事务”。清凉山住持感法师成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僧官,这便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开端。

由于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验的事迹传说众多,五台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文殊经上说:“如果有人听闻五台山这个名字,进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的石头,踏过五台山地,这个人便会有福报,积累的功德能够超越四果圣人。”在大显通寺的一座用金箔包裹的铜殿里供奉着一张文殊菩萨显灵的照片,十分清晰,这是当年林彪为了在五台山建造私人宅邸,用炮炸掉了三座寺庙,一位记者想要拍下轰炸过程,结果照片洗出来后竟有张菩萨显灵的照片。据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最近的一次显灵是在 04 年塔院寺方丈圆寂后不久,前往五台山旅游的大众也常常能够见到各类应化的迹象。

√八字真言

    《文殊八字咒》解读与解析 简易罗马拼音:om a vi ra hum ka ca rah

    传统汉字音译:唵 阿 尾 啰 吽 佉 左洛

    简易汉字音译:ong阿比啦轰嘎杂啦

    息灾除难的八字咒,依《真言事典》第69咒的解说:

    此尊身金色放光明,乘坐狮子,右手持剑,左手执青莲花,花顶立五股杵。头顶上有八髻,表示胎藏的八叶或八佛顶。

    此八字咒的名称由来,在《密教大辞典》中说:文殊菩萨乘狮子住于息灾三昧时,依其「真言字数」而称为「八字文殊」。又依「顶髻数」而名为「八髻文殊」。

√文殊菩萨功绩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又译妙吉样,因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一)天降甘露,

    (二)地涌七珍,

    (三)仓变金粟,

    (四)庭生莲花,

    (五)光明满室,

    (六)鸡生凤子,

    (七)马产祥麟,

    (八)牛生白犊,

    (九)猪诞龙豚,

    (十)六牙象现。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牟尼处于同一时代),文殊菩萨诞生于舍卫国的多罗聚落,婆罗门家族中,父亲名为梵德,他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呈紫金色,落地便能说话,如同童子天子一般,有七宝华盖跟随在其上方,文殊菩萨具备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八十种美好特征,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文殊菩萨的大愿,并非其他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所能拥有。其行持广大,其愿力无边,生出一切菩萨的功德,永不停息。他常常作为无量诸佛之母,常常作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声名普遍传扬于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是诸菩萨中的首位,常常与普贤菩萨侍奉在佛的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将文殊菩萨视为智慧的化身,如同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为七佛之师。常见的文殊菩萨像,头顶有五髻,代表着五智无上无得之相。这五智分别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中安放着一部《般若经》,象征着般若一尘不染,如同大火聚,四面不可触碰,一旦触碰就会被焚烧。右手持宝剑,表示大智,能够斩断一切无明烦恼,如同金刚宝剑,能斩除群魔。或者坐于莲花台,代表清净,或者乘坐狮子或孔雀,象征威猛。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从华严经开始,至涅槃结束,凡是大乘法会,文殊菩萨都参与其中。在辅助释迦牟尼佛宣传大乘佛教思想方面,文殊菩萨作出了巨大贡献。《宝箧经》记载,佛在舍卫国时,有一年连续下了七天大雨,许多农田和住宅都被洪水淹没,祇园中有八百比丘、万余菩萨,面临着饥饿的困境。阿难请求文殊菩萨设法救济,文殊菩萨使众多佛弟子都得以饱足,安心于修行之道。这说明文殊菩萨在物质方面给予释迦僧团很大的帮助。在释迦僧团的组成成分中,婆罗门种姓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多数人厌离心急切,习惯于苦行,比如迦叶等。对于大乘法,能够行于世间却不被世间法所染污,与外道和睦相处却不被其知见所动摇,虽断除烦恼却不舍弃菩萨行,虽不住于有为法也不住于无为法。文殊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做了大量工作,使许多声闻众回小向大,接受大乘教法。比如在灵山会上,五百比丘虽已得神通却未证得无生法忍,以宿命通智慧,各自看到过去杀父害母及诸多重罪,内心各自产生怀疑,对于甚深佛法无法悟入,于是文殊菩萨持剑逼迫佛陀,佛陀说:“文殊停下!我必然会被杀。我若被害,谁来度化众生呢?”于是五百比丘,自行悟到本心,明白诸法如梦,皆证得无生法忍,并说偈赞道:“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手自握利剑,逼持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二相,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文殊菩萨用杀佛的方式,来教导五百比丘,使其悟解大乘宗义,证得无生法忍,堪称释迦牟尼佛得力的助手。又有一次,文殊菩萨对众生宣讲大乘空义说:“不用见佛,不用求法。”当时有二百比丘认为这是错乱之说,舍弃佛陀离去。文殊菩萨在中途化作大火,比丘想用神通飞空而过,却见上方有铁网,心生极大恐怖。回头看祇园的道路,遍布青莲。比丘便回到佛陀处,诉说所见。佛陀告诉比丘:“内心的烦恼之火未灭,想要度过外在的火,是不可能的。你们这些比丘,陷入知见之网,想要越过铁网,也是不可能的。……这种爱欲和知见,无所从来,也无所至。从妄想中生出,无我,也无我所。”二百比丘听到佛陀的教导,烦恼断尽,成为阿罗汉。可见文殊菩萨不仅是一位深刻理解大乘空义的智者,对于神通幻术的运用也极为熟练。二百比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回头,心中的火气冷静下来,接受佛陀的教导,从而证得罗汉的果位。还有一次在世尊自恣日,文殊菩萨在三处度过夏季,违反了僧团制度,迦叶以长老的身份,想要拿起槌子将文殊菩萨赶出僧团。当迦叶刚拿起槌子时,见到千百亿文殊菩萨瞬间出现,迦叶此时用尽全身力气,也拿不起槌子。佛陀这时对迦叶说:“迦叶,这么多文殊菩萨,你要摈除哪一个呢?”迦叶顿时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是文殊菩萨的对手。还有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也算是优秀者,一次文殊菩萨与他游历诸佛国土,有一佛土到处都是大火弥漫,人行走其中,顷刻就会化为灰烬,舍利弗见到后惶恐万分。文殊菩萨以神力让无数莲花遍布其中,众人踏上莲花前行,如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舍利弗此时在文殊菩萨面前感到自愧不如。

    以上这些例子,生动地表明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在教育声闻弟子、启发他们发大乘心方面配合得极为默契,运用自如。所以在《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文殊菩萨启请末世持经的方法,佛陀特为其宣说安乐行,以便后世护持、读诵《法华经》。文殊菩萨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佛灭度后,与阿难、弥勒在铁围山结集大乘经典,使大乘佛教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近代有些人不了解情况,在论述印度佛教史时,认为大乘空有二宗起始于龙树、无著,这是片面的见解,实际上印度大乘佛教有空有二宗的源头,在佛陀在世时,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就是空有二宗佛教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思想在佛学体系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文殊般涅槃经》中说:佛陀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菩萨前往雪山,为五百仙人宣说法义,进行教化。最后所有有缘者都得以度化,与五百仙人一同回到自己的家乡舍卫国多罗聚落,在尼枸树下,结跏趺坐,进入首楞严三昧,从周身毛孔中,发出大火光,熔化金色身,变成琉璃像。琉璃像内有真金像,正长六尺,坐在莲花台上,清晰分明,五百仙人,皆入涅槃。当时有八大王,将琉璃像放置在金刚山顶,建塔供养。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粤ICP备2024278302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