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交朋友之道要“易其心而后语”,要彼此知心。但是知心很难,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有个知己的,尽管我们都有家人、父子,但不一定是知己。所以知己只有友道,友道就是社会之道,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易其心而后语”,“易”是交易的易,不是容易的易。“易其心”是彼此换了心,也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要能交心。要能“易其心”,才能讲朋友之道。而能够“定其交”,才可对他有所要求。人生的大道,能够修正这三个要点,自己才能够“全”。全字的道理,就是孟子“君子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的“全”。人生境界常有求全之毁,谁也不是一个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被人家挑剔,这都是求全之毁。有时候有人恭维我们,甚至被人过度地恭维了,自己得意忘形。就是不虞之誉。懂得了求全之毁,不虞之誉,才能求全。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危”并不是讲危险,是计划还没有成熟,只顾及自己的理想,没有顾到环境的需要,就把计划推出来了。老百姓不会服从的,也不会与你合作。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用威胁的话来对人,民心不会顺应的。“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平常没有交情,你对人家没有给予,人家就对你没有信仰,不会诚恳拥护你,也不会听你的。“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拥护的群众,跟随你、同情你、支持你的都是“与”。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与”,就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同情你。要想成功就很难很难。所以成功就要靠朋友。 孔子曾经讲朋友之道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那什么是益者三友呢?友直,对你讲实话的人;友谅,能够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闻,学问见识比你广的人。这三种是好朋友。 什么是损者三友呢?友便辟,脾气暴躁的人;友善柔,过于优柔寡断的人,友便佞,那些谄媚的,奸佞的,心存阴谋的小人,这最后一种是断然不能交往,不能成为朋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