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景颇族的由来和历史发展如下:
  1. 族源
    • 氐羌后裔说:景颇族起源于蒙古利亚(今内蒙古、甘肃、宁夏一带),是氐羌的后裔。在景颇族民间广泛流传着其祖先发源于 “木拽圣亚崩”(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传说。由于战乱和地理环境恶劣等原因,他们南下寻求宜居之地。
    • 历史文献记载:唐代,景颇族先民以 “寻传蛮”“高黎贡人” 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 “峨昌”“遮些”“野人”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2. 历史发展
    • 古代时期
      • 部落形成与迁徙:景颇族的祖先在康藏高原南部的木转省腊崩山区从事劳动生活。大约在唐代时期,他们沿着横断山脉向南迁徙,最终定居在现今云南西北部和怒江以西地区。在古代,这片地区在汉代属于永昌郡,在唐代则归属南诏政权的镇西节度管辖。随后,元代在云南设立行省,该地区成为云南行省的一部分。
      • 部落联盟与政治制度:随着时间推移和生产力的发展,景颇族的不同部落逐渐形成了茶山和里麻两个大的部落联盟,并且形成了世系贵族山官制度,逐渐脱离了原始农村公社的组织形式。社会结构逐渐分裂为官种(贵族)、百姓和奴隶三个等级,等级之间界限严格。
      • 与中原政权的关系:15 世纪初,明朝在当地推行土司制度,设立了茶山和里麻两个长官司,并委任景颇族山官担任长官职务。茶山长官司起初归属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后来隶属于永昌卫,再之后改由腾冲府管辖;而里麻司则直接受云南都司的管理。
    • 近代时期
      • 经济与社会变化:16 世纪以后,大量景颇族人迁移到德宏地区。受到汉族和傣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封建经济的影响,景颇族开始使用一些先进的铁质农具,逐渐转向犁耕农业,并且学会了水稻种植,农业生产力提高,封建制度逐渐形成。但奴隶们不断反抗和逃亡,奴隶制度快速衰落。同时,由于傣族土司的控制和分化,部分地区的山官篡夺了村社土地的最高权力,开始向封建领主制转变,但并未完全形成。
      • 反抗侵略斗争:景颇族人民为捍卫祖国统一展开了英勇抗争。例如,1875 年的马嘉理事件中,景颇族人民击毙了英国间谍马嘉理,并成功阻击了侵略军;1898 年,在中英两国对陇川边界进行勘定时,景颇族山官早乐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据理抗争,粉碎了英帝国主义者侵占中国领土的企图;1910 年,英国侵略军入侵中国景颇族聚居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景颇族人民奋起反抗,随后在云南全省掀起了反英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景颇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游击队,为保卫祖国立下战功。
    • 现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并推动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过渡。废除了山官制度,景颇族人民实现了自主决策,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如今,景颇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