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介绍 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传统节日,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历史名人 ...

 以下是高山族的相关介绍:
  1. 人口数量
    • 根据中国大陆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高山族还有 3479 人散居在福建、武汉、北京等地,他们大多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从台湾移居大陆的高山族的后裔。
    • 在台湾地区,据 2004 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台湾 “原住民”(即高山族)共有 452579 人,占台湾总人口的 2% 左右。
  2. 地区分布
    • 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上。
    • 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3. 传统节日
    • 丰年祭:是除雅美人外高山族全民性的节日,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这是高山族庆祝丰收、感恩神灵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播种祭:在播种季节举行,人们会祭祀神灵,祈求播种顺利、庄稼茁壮成长。祭祀仪式后,会开始新一年的播种工作。
    • 祖灵祭:是高山族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祈求祖先保佑族人平安、幸福。
    • 矮灵祭:赛夏人特有的祭祀节日,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主要是为了纪念矮灵并祈求平安。
    • 飞鱼祭:雅美人的重要祭典,与渔猎生活密切相关,在飞鱼季节到来时举行,祈求渔获丰收。
  4. 民族习俗和特色文化
    • 服饰文化:高山族的服饰绚丽多彩,不同族群的服饰各具特色。男子的服装一般有短上衣、披肩、短裤等,女子的服装有长袍、短裙、围裙等。服饰的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常绣有各种花纹、动物图案等,反映了高山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 饮食文化: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主食有大米、糯米等,特色食物有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另外,他们还会食用各种渔猎所得的海鲜、山珍等。
    • 居住文化: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 歌舞文化: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歌曲题材广泛,有歌颂劳动、赞美爱情、祭祀神灵等多种类型。
    • 手工艺文化: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制作出的手工艺品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十大历史名人(较有代表性的)
    • 由于高山族的历史记录相对较少且分散在各个族群中,较难明确列出普遍公认的十大历史名人,但有一些人物在高山族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莫那・鲁道:赛德克族的抗日英雄。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剥削,他领导赛德克族人民发动了著名的 “雾社起义”,展现出了高山族人民的英勇不屈和顽强抗争精神。
    • 其他还有一些在各自族群中为文化传承、部落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物,但他们的知名度可能相对不高,且相关历史记载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