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毕法赋》精注详解(大六壬毕法赋精注详解)

前言

近些天好多朋友找我问大六壬越学越晕怎么办,我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以市面最常见的套毕法赋为体系的。我在看到他们这个境况之后对市面上大六壬教学的现状深有感触,因此有感写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是写给新手朋友看的,也是写给学习六壬已久处于瓶颈期的朋友看的。、目前市面上与大六壬相关最广为人知的三门篇章,也是搜索量点击量最高的专题,莫过于“九宗门”“毕法赋”和“邵公断案”。现在市面上的体系就是基于这三个东西,市面上一般把“九宗门”当成起三传的方法,“毕法赋”作为占断体系,“邵公断案”作为努力目标和大六壬这门数术的招牌。学习这一套体系的人呢,对大六壬的结构理解通常是这样的:大六壬分为天地盘、四课、三传。其中天地盘是起四课的,四课是起三传的。于是他们自然要想,“既然三传需要层层步骤起出来,那么自然三传就是最精华最重要的东西呀!看懂三传就能学会大六壬,那么再借排盘软件的方便性加持,有朝一日一定能成为高手”......吗?

我的经历

我最开始学习大六壬的那时候,深被这一套普遍的认知所束缚。那时候我也一样以为三传是最重要的东西,什么九宗门那么复杂的东西统统交给排盘软件好了。我只需去看三传的断法,背背毕法赋,毕法赋都背下来不就什么都会了。更何况,毕法赋在一些排盘软件里面会自动匹配给出来,那岂不是我生来就什么都会了。于是感慨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站在前人肩膀上学习大六壬多么方便。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在刚学完毕法赋的时候就立刻尝到了甜头,测工作一看是“催官使者赴官期”,直断能进;测感情一看是“宾主不投刑在上”,直断会分;测失物一看是“空空如也事休追”,直断找不到。如是有了成功案例,自然得意洋洋,偶时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成为邵公了。然而当我积累的毕法条文越来越多,遇到的案例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发现我并没有越练越厉害,反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不会断了。刚开始时遇到的困难是毕法条文信息量不多,后来发现甚至很多课吉凶都定不准。在这样的失望下,我开始自我怀疑,到后来甚至即便看到现成的毕法条文也都不敢自信地去下断语了。我那时还没有怀疑这是因为市面上这套毕法体系的问题,反而觉得是因为自己学的不精,学的不够细,没有学到精髓。于是我开始抄毕法赋,从“前后引从升迁吉”一直到“已灾凶逃反无疑”,反反复复在纸上抄,反反复复看注解,甚至做梦都是毕法赋,说话都是七个字。终于有一天我觉得自己毕法赋学的差不多了,好像可以了,然而事实上,出来一断又发现更多新问题。这些在学过毕法赋之后遇到的新问题,终于让我对这套毕法赋断课的这个法门产生了怀疑。

毕法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发现,光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毕法赋条文不可能从课里全都找齐全,哪怕我再熟悉,每次占断仍然会有漏掉的条文。而漏掉的条文,有时恰好又是最有用的那条。第二个问题,由于毕法体系断语数量严重依赖毕法条文,这放大了缺漏条文的缺点,也就是说,你缺一个条文就少一句断语,缺两个条文就少两条断语,而缺三个条文,则甚至会影响到吉凶的判断。第三个问题,课不会乖乖的给你按照毕法条文成象。比如占工作,出来“后合占婚岂用媒”,又出来“干支乘墓各昏迷”,再出来一堆占宅的条目,但就是不出和工作强相关的那种一句定吉凶的条文。如果你用这些条文本意去断,他原本来占工作你却说他感情有私,家宅狭小等等,往往不仅不在痛点上,甚至根本就不应。后来我自己探索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通过“明晦”来给条文定性,从而延伸原本条文的意义,比如占工作看到这些象就是阴私走后门,的确灵验了不少,但仍不能全部包揽。还有就是有的占类压根就没有对应的毕法断法,比如寻物课,再比如占约定一起吃饭对面会不会爽约课,比如等车什么时候下一趟车会来课,这时候就只好束手无策,吉凶无能决。第四个问题,哪怕真的起出了一个很灵应的,条文都相关并且齐备的课,并且假设你已经找出了所有条文,你也断不出让顾客满意的断语。你会发现你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断语,你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毫无感情地重复那些固定的句子。当求测者说听不懂要你解释一下,或者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进一步让你深究问题细节的时候,你束手无策,因为你能看到的信息仅仅是那些条文罢了,而条文的精细程度不是你决定的,是毕法赋作者决定的,他写的时候是什么句子什么精度,他就是什么句子什么精度。在这个时候你就像一条从鱼缸里的鱼一样,深潜潜不下去,向四周游又游不出。第五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毕法赋体系最大的矛盾,就是同一课的条文自相矛盾。当你起出一个课的时候,条文占类和所测事不相干已经足够令你头大了,再加上条文吉凶不一,就更棘手。可能你会说:“不是说天下万事没有纯吉纯凶,都是吉中有凶,凶中有吉,吉凶体现在不同方面吗?”对,这个确实,我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不能实操啊!毕法赋都是条文,有的吉凶大有的吉凶小,有的吉凶说这方面,有的吉凶说那方面。关键是你也定不准它条文的吉凶到底在说哪方面,还有即便知道了同一方面的吉凶那又如何加减。比如感情方面一个大吉,一个小凶,难道可以相加成小吉吗?如果是一个大吉,两个小凶呢?难道可以变成零吗?如果不能这样叠加,那你又怎么判断分别是什么吉什么凶呢?取象吗?那么怎么从条文迁移到象呢?你会明显发现,吉凶都是“向量”,它们既不是可以直接加减的,也不能合成,就如同在空中乱窜的苍蝇一般让人捉不到头绪,踩不稳脚跟。大六壬讲究“一线穿成自到家”,而毕法赋恰恰就没有教你这个“线”,它从根本上就不能使人学会六壬。

毕法赋的取舍

毕法赋这套体系,我认为它是绝对不能作为一套占断系统的核心的,甚至不能作为主要部分。根据我的实战经验,毕法赋只有很有限的一部分条文很灵验,平时来来去去看课只有这些常用的条文在发挥作用。而这一部分常用条文甚至不需要学,光在群里混,看别人断课,看上一个月两个月也能收集齐了。我这样说的意思并非是毕法赋不好不要去学,而是说没必要费那么精力去抠毕法赋。毕法赋里面其实有些东西相当有参考价值,就是“所筮不入乃凭类”,“不行传者考初时”,“已灾凶逃反无疑”等这些经验性的内容。不管什么书,经验性内容都很少见,因为经验往往门内口传心授,可遇不可求,学到了之后少走几年弯路。

大六壬的正路在哪

下面我可以稍微透露下大六壬这门数术的本质,通过我的大量实战和对金匮、龙首、心镜、指南等古籍的研究瞥见的大六壬最原始最朴素的样貌:大六壬最初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六壬究竟正路在哪里?邵公断案思路怎么来的?毕法赋本质又是什么?、大六壬的系统,最原始的本质,大家恐怕都会说是象学。这没错。有的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说是理气,毕竟要“一线穿成自到家”嘛。的确有进步之处。那么它的最原始的样貌果真是理气吗?不然。六壬理气的概念其实很晚在宋朝出现,也只不过在壬归中只占据一句话。尽管针对“理气”这两个字,它的源流有诸多问题,但现代人新提出的“理气归象”思想的确有可行之处,它批判了上来就找类神的土办法,提倡先看课说了什么,让每个象自己浮现出来,然后再去取成熟度高的象断课,这样能有效避免实际占断的时候看谁都像类神的尴尬局面。、但是尽管这一学派有进步,但他们并没有看到大六壬更朴素更本原的样貌。这个样貌可能说出来之后你会说我大放厥词,但据我的研究,各种早期版本的古籍确实是处处指向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大六壬原本其实很可能是一套卦辞爻辞系统。、大六壬最早的时候对吉凶的占断其实只依赖两部分,可见于心镜经:第一部分是格局,又名“卦体”,比如元首卦、重审卦、斩关卦、三光卦、天祸卦等等,这些格局直接决定事情的情境以及吉凶大象。很多六壬高手吉凶几乎从不失误,就是因为他们懂这些大家嗤之以鼻的“刻板”格局,他们没有嗤之以鼻,反而下功夫研究了这些格局,这正是票友和专业人士的门槛所在。第二部分是爻辞,也就是“神将组合”的内容。你没听错,大六壬有爻辞。神将组合的内容可以见于“心镜经”和大六壬指南的开篇第一“心印赋”中。我们通常看到的“贵人居丑曰升堂”,“腾蛇居寅曰生角”,“朱雀居卯曰安巢”等,就是大六壬的爻辞。为什么把这种神将组合称为爻辞呢?大六壬又没有阳爻阴爻也没有八卦,怎么就出来卦爻了?其实你别不信,大六壬事实上还真是卦,而且也有爻。唐宋时候大六壬就是被当成“卦”看待的,课体格局在当时正名叫“卦体”,毕法也有“六爻现卦防其克”的条文,可见一斑。为什么说神将组合是爻辞呢,因为它和易经里面爻辞的推导方式如出一辙,都是根据阴阳高低位置在论变化。举个例子,就“腾蛇”相关的爻辞而言,腾蛇在“亥”在“子”就是在极低的深渊,在水里游,为“堕水”象,为“掩目”象。这是不是和易经的乾卦初爻潜龙勿用的推理方式很像?腾蛇在“巳”在“午”就是在极高的高空,曰“飞天”,曰“乘雾”,和乾卦的五爻与上爻爻辞“飞龙在天”的推理方式又何其相似?大六壬不是没有爻位,而是大六壬的爻位就是它的天地盘。巳午未是天,是高处;亥子丑是深渊,低处,天地盘的解释其实有另一种可能,它有可能是竖着看的,巳午未是天亥子丑是地,所以叫天地盘。正因天地盘原本应该竖着看,所以才有邵公断案韩太守占雪“火伏于下水浮于上”的思路。如果早知道大六壬有爻辞这一说,知道天地盘原本是竖着看的,那么就明白邵公其实并没有什么神通,只是他认识到了大六壬原始的结构,知道大六壬有爻辞一说,并且熟悉这些爻辞的推理方式,在占雪的时候稍稍活用了一下罢了。、在认识到大六壬的核心是卦辞和爻辞两部分之后,毕法赋说了些什么就很好理解了。毕法赋其实就是邵公在断案里用到的卦辞爻辞的杂烩集锦。我学大六壬到现在,所有涉及具体象法吉凶的毕法赋条文,没有任何一条是在卦体和爻辞里面找不到的,而卦体和爻辞任何一条都明明白白地收在唐朝的心镜经里,可见邵公推崇心镜经所言非虚。古代人为什么知道这一点,而现代人为什么不懂这一点,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现代人浮躁,现代人只知道活用,而不知道活用的基础是这些卦辞爻辞;现代人只知道毕法是精简的方便法门,而不知道毕法只是卦辞爻辞的科普读物,冰山一角。毕法的好,好在它是一门科普读物,让你知道大六壬有什么;毕法的不好,不好在它在精简压缩的同时,破坏了整体结构,把原本成套的东西拆成碎片了,变成了盲人摸象。大道是朴素的,朴素到“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天下诸学归于朴素,私以为大六壬的正法也必是如此。然而很遗憾大六壬现状是反着朴素,向着复杂,南辕北辙的。举个例子,我想大部分朋友初次要学大六壬的时候,一方人告诉他要去学“毕法赋”“运移”“银河棹”等等华丽的赋文和秘法,另一方人则告诉他只需耐心去背七十余条“卦体”和一百余条“爻辞”即可,那么我想必然大部分人会去选择“秘法”那条路,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六壬“三式”“复杂”“高级感”种种的心理预期,也对得起“现代”这个时代。然而当看到“卦体”“爻辞”时,想到的是头悬梁锥刺股,想到的是“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想到上学时候抄出师表时候的心烦意乱,每每想到诸多苦,此时就恨不得立刻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活用了。殊不知,祖先并无意为大六壬这门数术设置多大门槛,反而是今人自己给自己设下了最高的门槛。以上我所言真假,一试便知,科学的检验强调可重复。我可以给出一套简便的占断系统,方便你来验证其真假:1.用干两课看当前眼下切身发生的事是什么情景。2.用支两课看所测事是什么情景。3.所谓情景,就是神将组合爻辞的思维发散,含义引申。4.用卦体,或者六壬大全中的课经部分判断整体吉凶。5.背不下来课经的,只用课经里九宗门的那部分内容决定吉凶。6.一上来不要急着找类神,在上述步骤之后,类神会自己浮现。7.以末传的爻辞决定最终结果。、如果你得到了一些精细的验证,到了可以重复这套方法的时候,不妨试试“节气换将”,或者叫“月合换将”法试试,用节气换将与市面普遍使用的中气换将对比看看准确度,你还会认识到更深入的六壬的现状。

结尾:我是低调的廉价艺术家,会在本易转运推荐偶尔写写心得类文章,希望能够为数术圈火出圈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目前数术圈的发展进程处在“丑”的阶段,卦为“地泽临”,是少数具备正气之人引领行业治逆平乱的行君子之道的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是“寅”的阶段,卦为“地天泰”,拔茅而连其茹,是天下云集响应的阶段。数术圈的未来是春月的繁茂,而现在正是繁茂前的蛰伏和生长。在这个阶段里,我希望所有研究数术的高手都能应天之令,行丑土地泽临之道,使数术真正回归到寻常百姓家去,再复圣人之学问。
关键词: 紫微斗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