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迦犀那尊者,即挖耳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二位,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名称含义:“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其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出身背景:据传那迦犀那尊者原是北印度色玛的一位王子,长大后他放弃了王位,选择剃度出家. 修行经历 受戒修行:他二十岁时受具足戒,之后通过不断地修行,最终修证了阿罗汉果,释迦牟尼夸赞他为断绝尘缘弟子中最好的一位. 佛学成就:那迦犀那尊者是一位著名的佛学理论家,以论“耳根”而闻名。他曾到古印度西北舍竭国见国王弥兰陀,面对国王的问询,他以各种巧妙的比喻和例子,广泛地讲解了人生无常、善恶报应等佛教教义以及佛教徒修行等问题,其言论被记载在《那先比丘经》中,这部经是对佛教基本教义的重要阐发. 形象特点 姿态神情:常见的挖耳罗汉像多为立姿或坐姿,如黄杨木雕的挖耳罗汉呈立姿,浓眉丹凤眼,鼻头圆润,嘴角上扬微笑,两颊丰满,大耳垂肩,广额丰颐,神情愉悦、闲逸自得,专注于挖耳动作,展现出六根清净、不闻身外事的惬意自在. 服饰装扮:身着袈裟,其袈裟的雕刻工艺细致,如浅浮雕长袍衣领,衣纹简略,两袖衣皱层迭,深镂袖口,领口褶皱层次分明,垂坠感毕现,体现出佛教服饰的庄严与质朴. 象征意义 耳根清净:佛教中,耳根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而六根清净中,耳根清净是重要的一项。那迦犀那尊者因对耳根的见解最为独到深刻,故而被塑造成挖耳的形象,以此来表示他的耳根清净,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和世俗烦恼的侵袭,象征着修行者通过对自身感官的觉察和控制,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安宁,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专注于佛法的修行和内心的觉悟. 智慧与定力:他作为一位具有卓越智慧的佛学理论家,其形象也代表着智慧和定力。挖耳罗汉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佛法问题和世间万象时,能够凭借深厚的智慧进行思考和解答,同时保持内心的定力,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影响,坚定地走在修行的道路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的形象激励着修行者们要不断地学习佛法、增长智慧,培养定力,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实现心灵的成长和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