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那婆斯尊者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四位,也被称为芭蕉罗汉,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基本信息 名称含义:“伐那婆斯”是梵语的音译,其含义为“雨”. 出身背景:伐那婆斯尊者出生于古印度库萨拉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家境富裕,但他意识到财富会使人内心不稳固,为了追求完美的佛法之路,他毅然舍弃家产,出家为僧. 修行经历 静修悟道:他来到室罗伐悉底城的七叶山上的丛林,在那里刻苦静修,最终达到了四禅定的境界。他勤奋地苦修佛法,通过深思与领悟,很快获得了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夸赞他为居于静地禅定修习的弟子中的佼佼者. 聆听佛法:伐那婆斯尊者是一个沉静有礼、谦虚好学的人,他不仅静心聆听佛陀说法,对其他人所说的佛法也用心去听、去体会。一次,他与弟子们一同聆听目犍连尊者说法,目犍连说了四句佛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他深受启发,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修行. 形象特点 常见姿态:在佛教艺术作品中,伐那婆斯尊者通常被描绘为坐在芭蕉树下或岩窟中静修的形象。例如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伐那婆斯尊者唐卡中,他结跏趺坐于结满菩提果的七叶山岩窟中,右手作平和期克印,左手摇羽扇 . 象征元素:他常常与芭蕉树相伴,芭蕉树在佛教中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宽大的叶片寓意着能够遮风挡雨,为修行者提供庇护,象征着伐那婆斯尊者在修行过程中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此外,他手中的羽扇也可能代表着他的智慧和清凉,能够扇去烦恼的燥热,带来内心的平静与清凉。 象征意义 静心禅定:伐那婆斯尊者因常在芭蕉下用功修行,象征着心无旁骛、静谧禅定。他的形象鼓励修行者要寻找安静的环境,专注于内心的修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杂念,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觉悟. 智慧增长:他通过聆听佛法、深思好学而获得阿罗汉果位,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智慧的增长。这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佛法教义,能够开启内心的智慧之门,洞察事物的真相,从而获得解脱和自在 。 放下与舍得:尊者舍弃富裕的家庭生活,选择出家修行,体现了佛教中放下尘世羁绊、追求精神解脱的理念。他的行为启示人们要懂得舍弃世俗的功名利禄和物质享受,以一颗清净之心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