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广目天王是佛教中护世四大天王之一,在佛教文化体系里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丰富内涵,以下是对他的详细阐述: 基本信息 梵名:毗留博叉。 居处:位于须弥山天之西方,守护西牛贺洲。 形象特征 常见形象:在中国大乘佛教寺庙的普天身护法像中,通常身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也有的形象是右手持珠,左手握蛇。龙、蛇在佛教文化中代表变化,象征着世间万物变化无常。 其他形象:根据《陀罗尼集经》卷十一记载,西方广目天王左手持矟,右手执赤索。而《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描述其周身呈红色,现忿怒相,着甲胄,右手持羂索,左手握拳安于腰侧。 寓意象征 洞察世事:“广目”寓意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他时刻关注着世间的善恶动态,如同其手中的龙蛇所代表的变化一样,对世间万物的无常变迁有着敏锐的洞察,提醒众生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警觉与智慧。 降伏邪恶:通过其手中的法器以及威严的形象,象征着他具有降伏世间邪恶、护持佛法与众生的能力,确保世间的和平与安宁,使众生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修行与生活,免受邪恶势力的干扰与侵害。 相关传说 佛教传说:在佛教的神话体系里,他是守护西方世界的重要神祇,与其他三位天王共同构成了对四大部洲的守护力量。他以其天眼通的神通,见证着世间的兴衰荣辱,运用神力维护着世间的秩序与平衡,引导众生走向正道,是佛教信仰中正义与守护力量的象征,其形象常常出现在佛教的艺术作品如寺庙壁画、雕塑等之中,向信徒和世人传递着佛教的教义与精神。 封神演义:在《封神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中,西方广目天王被称为魔礼寿,他用两根鞭,囊里有一物,形如白鼠,名曰“紫金花狐貂”,放起空中,现身似白象,肋生飞翅,食尽世人。他最终被杨戬用哮天犬咬伤后被雷震子一棒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