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天神,又称韦驮菩萨、韦陀天、塞建陀天等,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起源与背景 - 韦驮本是婆罗门教之神,后来被大乘佛教吸收,成为伽蓝之守护神. - 在婆罗门教中,韦驮被视为战神,有六个头,十二个手臂,手执弓箭,骑孔雀战斗. 形象特征 外貌形态:通常被描绘为身着甲胄的武将形象,威风凛凛,展现出强大的力量感和威严的气质,给人以英勇无畏、能够镇守护法的印象. 法器与姿势:其主要法器是金刚杵,常见的姿势有三种。一种是将金刚宝杵扛在肩上或手执宝杵,杵尖向上,端正站立;另一种是双手合十,金刚杵横放于两腕上,笔直站立;还有一种是将金刚杵拄地,单手或双手扶之,左脚略向前立。不同的姿势和金刚杵的放置方向,还被赋予了判断寺庙规模和是否接待云游僧人的含义. 宗教地位与职责 在佛教中的地位:韦驮是南方增长天八大将军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将军之首,被尊为护法菩萨. 护法职责:受佛陀付嘱镇护东西南三洲,即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守护僧伽及佛法,是寺庙的守护神。他负责保护出家人,防止邪魔外道侵扰寺院和佛法的传播,确保佛教修行的顺利进行. 相关传说 - 相传以因陀罗为首的众神受魔王多罗迦侵扰,得梵天指点,预知唯有湿婆和波哩婆提之子才能担任战胜魔王的天军统帅,于是遣爱神促成他们的结合。最终波哩婆提依靠苦行赢得了湿婆,二人婚后孕育了韦驮。韦驮仅仅出生六天,便接受湿婆指派,率领众天神出征讨逆,并接受灌顶成为天军统帅,经过浴血厮杀,用长矛刺死魔王,恢复了天国秩序. - 还有传说佛陀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舍利,韦驮天极速追去,降服恶鬼,取回佛牙舍利. 道场与信仰 道场:汉传佛教中,天目山被认为是韦驮菩萨的应化道场. 信仰:农历六月初三日是韦驮菩萨圣诞日,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祈福祭奠等活动。在寺院中,韦驮菩萨的造像通常被安放在天王殿弥勒佛后面,面朝着大雄宝殿,以镇护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