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诸天介绍

二十四诸天
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天界,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 二是指天王。三指是天人,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佛教以为天人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为天人。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原为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释天、 
三:多闻天王、 四:持国天王
五:增长天王、 六:广目天王、 
七:金刚密迹天、 八:大自在天
九:散脂大将天、 十:大辩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韦驮天神天
十三:坚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树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
十七:日宫天子天、十八:月宫天子天
 十九:娑竭龙王天、 二十:阎摩罗王天
二十一:紧那罗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
二十三:东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二十四诸天是佛教中的二十四位护法天神,是在二十诸天的基础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的.以下是对二十四诸天的具体介绍 :
大梵天
形象:梵文brahmā的意译,“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后,有时是释迦的右胁侍,手持白拂尘。其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为一面双臂,手持莲花、拂尘,也有三面双臂像;四臂像则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莲花、澡瓶、拂尘(或鉾)等,还有一手作施无畏印。汉化后多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莲花。
职责: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称“大梵天王”,创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控制着一切秩序。
帝释天
形象:梵文音译是“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是忉利天之主,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其形象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常手持宝盖,与大梵天随侍在释迦的左右。密教中,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有诸天及众眷属围绕。
职责: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向他进攻,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槃时,他又显身,念诵颂诗;还保护佛陀的舍利等 。
多闻天王
形象: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
职责:守护北俱卢洲,是古印度的财神,又名施财天。宝伞象征着庇护和保护,为众生遮挡痛苦和困苦;银鼠则象征着财富和丰收,可帮助众生驱散厄运。
持国天王
形象: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职责:负责守护东胜神州,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其琵琶代表着音乐的力量,可舒缓战争的痛苦,带来安宁与快乐,维护天下的秩序。
增长天王
形象: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
职责:守护南瞻部洲,以宝剑斩除一切邪恶的力量,保护众生免受邪恶的侵害,象征着力量和正义。
广目天王
形象: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手缠一赤龙。
职责:负责守护西牛贺洲,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被尊为传法神,以神秘的方式传达智慧和真理,帮助众生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救赎。
金刚密迹
形象: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刚杵专事守护的天神,是夜叉神的总头目,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其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宝剑、金刚杵、轮等种种兵器。后来又分身为哼、哈二将,成了寺庙的门神。
职责:守护佛陀,是五百金刚的总头目。
大自在天
形象: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世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其原型是印度教中的湿婆,形象有五个头,三只眼,四支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着蛇,乘坐条大白牛。在佛教中,其形象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浅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髑髅杯),右手持三戟剑,身上以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骑在牛上,边上有二天女持花随侍,此外还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等多种形象。
职责:作为护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守护在东北方。
散脂大将
形象: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药叉将之一,为金刚神将模样,手持铁鉾(矛)。
职责:统帅二十八部众,巡行世界,赏善罚恶。
辩才天
形象:又叫大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还称美音天、妙音天,为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其造像有两种,一种是八臂像,八手分别持弓、箭、刀、槊、斧、杵、轮和羂索;一种是二臂像,两臂作弹琵琶状。
职责:掌管智慧、辩论、音乐等,能赐予众生智慧和才艺。
大功德天
形象:即吉祥天女,是毗湿奴的妃子,被尊称为“伟大的神”。其形象在《金光明经》中没有明确记载,在《毗沙门天王经》中说她眼目修长。
职责:住在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居城有财城,能赐予众生财富和吉祥,使祈愿的人五谷丰收,财宝充足,一切衣食皆可满足。
韦驮天
形象:汉传佛教的原创人物,手执金刚杵,通常为青年武将形象,身穿甲胄,脚蹬战靴,双臂托金刚杵,挺胸凸肚,相貌忠厚善良,两眼凝视前方,全身蓄势待发。
职责:是佛教的护法神,职责是护法安僧,守护伽蓝。
坚牢地神
形象:通常为女神形象,端庄慈祥,手持鲜花或谷穗等象征大地丰收的物品。
职责:大地之神,能承载万物,主宰大地的一切宝藏和财富,也护持佛法和修行者,为众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菩提树神
形象:多为中国后妃装扮,头顶精美发冠,面相方圆饱满,五官精致秀美,手持菩提树枝,身穿长裙,体态优雅,全身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具有独特的东方女性魅力。
职责: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而被神格化,守护菩提树和佛法。
鬼子母
形象:多为中国后妃装扮,神态沉静安详、端庄俊逸,身穿长裙,常怀抱或身边围绕着几个小孩,有时也会呈现忿怒相。
职责:原本是专吃小孩的恶神,后被佛陀感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能保佑妇女顺利生育和孩子健康成长,也有护持佛法的职责。
摩利支天
形象:为天女形象,有六臂,两臂上举,两臂在前,一臂手握法器,上身袒露,身穿天衣,胸饰项圈,双肩的飘带环绕两臂游离体外飘落至脚边。
职责:是光明女神,能隐形、消灾解难、赐予众生智慧和财富,还能保护修行者免受邪魔侵害。
日宫天子
形象:为长眉长须之长者形象,头戴宝冠,面貌和悦,手捧帕巾,拱手而立,慈祥中透露出几分威严,身着广袖长衫,下身长裙及地,裙裾下露云头履,手中或原有持物,现已遗失。
职责:掌管太阳的运行,为众生带来光明和温暖,象征着光明、希望和生命力。
月宫天子
形象:为中国后妃装扮,头部遗失,身着广袖长衫,下身长裙及地,裙上挂璎珞,左手执帕巾,裙裾下露云头鞋。
职责:掌管月亮的运行,与日宫天子相对,其光芒柔和清凉,能为众生带来宁静和清凉,也象征着智慧和慈悲。
娑竭罗龙王
形象:为中年王者形象,头戴天冠,长方椭圆脸,眉目周正,叉手而立,神情静穆,慈祥中透露出几分威严,身着广袖长衫,下身长裙及地,裙裾下露云头履。
职责:是八大龙王之一,掌管海洋,能兴云布雨,为众生带来雨水和财富,也护持佛法。
阎摩罗王
形象:又称阎王爷,通常呈现威严、恐怖的形象,身着黑色或深色服饰,头戴冕旒或王冠,面容冷峻,双目炯炯有神,手持生死簿和判官笔等。
职责:主宰地狱,审判众生的善恶业报,决定众生的生死轮回。
紧那罗王
形象:意为“音乐天”,是天龙八部之一,人非人,歌神,其形象多为头戴花冠,身着华丽服饰,手持乐器,身姿优美,翩翩起舞的天人模样 。
职责:以美妙的音乐和歌舞来供养佛陀和诸天,同时也用音乐来教化众生,使众生在听闻音乐的过程中,心生欢喜,从而更容易接受佛法的教诲。
紫微大帝
形象: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多为长眉长须之长者形象,面貌和悦,慈祥中透露出几分威严,头戴宝冠、着广袖长衫,双手置于前,一手似说法印。
职责:在道教中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的神灵。被佛教吸纳后,也作为护法神之一,护持佛法和众生。
东岳大帝
形象: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通常呈现帝王装扮,头戴冕旒,身着龙袍,端坐在宝座上,面容庄严肃穆,气场强大。
职责:在道教中是五岳之首,掌管人间的生死、贵贱和官职等。被佛教吸收后,也承担着护持佛法和守护众生的职责。
雷神
形象:全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形象多为身着铠甲,手持雷锤和雷钻,怒目圆睁,威风凛凛,周围环绕着雷电光芒,其形象刚猛威武,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职责:掌管雷电,能惩罚罪恶,也能为人间带来雨水,滋润万物,促进农作物生长,在佛教中同样具有护持佛法的作用。
 

此信息更新于: 2022-12-5 00:00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