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大帝是道教最早尊奉的三位神灵,指天官、地官和水官,由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人格化而来,又称为“三元大帝”.以下是关于三官大帝的详细介绍: 名号及含义 天官:全称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又叫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等。“元阳”“紫微”皆源自天官中宫之名“元阳七宝紫微宫”. 地官:即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也叫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等,“洞灵”“清虚”之号源自地官中宫之名“洞灵清虚宫”. 水官: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还可叫扶桑大帝、旸谷帝君等。水官统管水府,阴性,所以被叫做洞阴大帝;“旸谷”则源自水官中宫之名“汤谷洞泉宫”. 起源与发展 起源传说:关于三官大帝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金、土、水三气;也有说三官俱是周幽王谏臣唐宸、葛雍、周武,死后为神;还有说三官指尧、舜、禹;更流行的民间说法是,他们是龙王三女所生的兄弟三人. 宗教发展:东汉末期,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以天、地、水为三官,以“三官手书”之法为教徒治病消灾。魏晋时期,三官功能以校戒罪福为主。南北朝时期,“三官”信仰和“三元”相结合,三官功能开始细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逐渐确定。唐时,三官可以作为不同民族间盟誓的见证. 职责与职能 天官:主管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明清以来,天官赐福的信仰在民间逐渐突出,天官还常被视为“福神”,甚至有时也被当作财神. 地官:主管山川九地神君,每逢七月十五日,即降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故称地官赦罪. 水官:主管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降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故称水官解厄. 形象与供奉 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画像刻画三官皆头戴通天冠,手持玉圭,身着冕服,脚着木屐,面容慈祥. 供奉:三官大帝的主要节日是三元节,即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日,分别为三官诞辰。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会在这些日子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道教徒会进庙烧香奉祀以祈福消灾. 相关典籍 《三元品戒经》《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等经典中都有关于三官大帝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