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天师许逊

许逊是东晋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净明道创始人,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许逊字敬之,出生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年)豫章郡南昌市南昌县益塘坡(今江西省南昌市麻丘镇),卒于晋宁康二年(374年).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许逊天资聪颖,姿秀貌伟,少时用心为学,精通经史,遍览天文、地理、历律、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尤其喜好修仙之术。曾拜西安大洞君吴猛为师,尽得真传 。他还曾与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终选择在南昌西郊的逍遥山(今西山)隐居修炼.
为官经历:太康元年(280年),许逊因朝廷屡加礼命,出任旌阳县令。上任后,旌阳先是闹灾荒,许逊让大批民众到官田耕种,以工代赈兼以工代税,使大量灾民得以渡过难关。之后,旌阳又出现瘟疫,许逊凭借自身医术,制得祛疫药剂,不仅治好本县瘟疫患者,也帮助隔壁县有效控制了疫情。经过十年苦心经营,旌阳县在其治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归隐修道与治水:永熙元年(290年),许逊预感晋室将乱,便辞官东归,专心修道。东归时,恰逢鄱阳湖形成时期,江西等地洪灾泛滥。他率领弟子、百姓治理洪水,采用“以木克水”的办法,大力拓展植被,用草木养水保土,有效防止了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洪水之后又引发大规模瘟疫,许逊施药济民,控制疫情,其“降蛟伏妖”的传说也在民间广泛流传.
白日飞升:据《净明忠孝全书》记载,晋宁康二年(374年),许逊全家四十二口连同鸡犬在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拔宅白日飞升.

主要贡献
创立净明道:许逊于晋大兴四年(321年)在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立净明道派,并为后世留下“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条训导,被称为“垂训八宝”,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四部道教经典, 成为净明道“忠孝”教义的基础.
弘扬忠孝思想:许逊的教义思想强调“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将儒家的忠孝思想融入道教教义,使道教更加贴近世俗生活,丰富了民间伦理体系,对封建时代的皇权统治起到了巩固和保护作用,因此受到历代皇室的尊崇.
推动文化融合:许逊所创立的净明道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道教的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世影响
民间信仰:许逊被江西等地民众尊为“乡土神”“水神”,其信仰在江南地区广泛流传,成为民间、道教、儒家共同认可的福主,各地建有众多以许逊为主神的宫观庙宇,如南昌西山万寿宫等,这些宫观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派传承:许逊所创的净明道派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唐朝时期有“净明经师”张氲和“净明法师”胡慧超等代表人物,宋末元初的刘玉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元代的黄元吉主持编集《净明忠孝全书》,进一步完善了净明道的理论体系.
文化传承:许逊的传说故事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源自许逊的传说,这些传说和典故通过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传承至今,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