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马元帅原名马容容,讳灵耀,是道教知名护法神,民间称其为马天君、华光天王、华光大帝等,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马元帅生于唐光化二年(899年)九月廿八日,卒于后梁贞明元年(916年)十月初四,年仅18岁,福清县人.

生平事迹与传说
生前善举:马氏生前为人善良,常济贫扶危,见义勇为,受到村民的爱戴.
阴助官兵:去世后乡民感其恩德,立庙祀之。后晋天福八年(941年)因“阴助”官兵御寇有功,被敕封为“调遣阴兵卫国护民元帅”.
神话传说:据明代神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华光大帝原来是至妙吉祥,化身如来灭焦火后,被贬凡间,以五团火投胎于马氏,出生时就是三只眼睛,被称为三眼灵光 。后来他偷走了紫徽大帝的金砖,又投胎于火魔王公主,出生时左手掌有一个“灵”字,右手掌有一个“耀”字,故称灵耀.

神职与神格
道教护法神将:马元帅是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在道教仪式中负责护卫道场、驱鬼降妖。道士在道场祈禳时,通常会请马元帅等四元帅降临,以助驱邪伏妖.
火神:华光大帝马灵官具有火神的神格,掌管使用火,曾收服风火两妖得风轮火轮,为救母亲降伏五百火鸦 。在明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华光大帝就是以火神的形象登场,自报家门称“驱驰火部三千万,正按南方位丙丁······宣灵王将火部驱,胡总管将火律掌”.
粤剧戏神:华光成为粤剧戏神与他的火神神格息息相关。因早期粤剧演出中常有祭祀行为,且易引发火灾,而华光作为火神既能放火,也能灭火,所以在清代时被粤剧戏班奉为戏神,戏班有拜华光的相关活动,以祈求防火防灾,表演顺利.
傩神:傩神是指驱邪逐疫的神祗,华光大帝的傩神神格在明代确立,他能“扫荡妖氛,驱逐不祥,肃清境界,人鬼分离,生民安泰”,同时也融入了祈福的职能.
生育神:其生育神神格与戏神神格相关,戏神信仰仪式中带有浓厚的求子色彩,戏神本身就兼具生育神功能。在明代的《万里续道藏》中提到如有“夫妻刑隔嗣续未蕃”,或“身怀六甲母子未分”等灾难,可请灵官大圣消灾。在《南游记》等文学作品中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神格,文中指出华光在受封后永镇中界,老百姓“求男生男、求女生女”,“感灵应验”.

形象与法宝
在道教典籍《灵官咒》中记载,华光大帝手中拿着金枪,脚下踩着火轮,有一双顺风耳,法力无边,可分身化气,在三界巡游,掌握火鸦、火焰,还有金砖万叠,闪耀着雷火。在《福德五圣经》中记载其有三目,身着黄裳锦袍,戴着绸帽,脚踩火轮,以金砖、金枪作为法宝,掌控着火鸦,斩杀妖怪速度如雷电.

信仰与民俗活动
马元帅庙:马元帅信仰在福建等地较为流行,其主庙罗源城东的马元帅庙于1983年修葺一新,香火颇盛。当地群众事无巨细都要到庙中祈求保佑,每逢其生、忌辰也要举行隆重的祭典.
华光诞:华光诞是为庆祝华光大帝诞辰的民俗活动,曾流行于岭南一带,目前澳门、广州、佛山等地还保留此民俗活动,其中澳门地区的华光诞活动最为盛大、持续时间最长,活动于每年九月廿八在华光庙举行,包括酬神仪式和神功表演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蜀ICP备2021030633号

本站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