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监兵神君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西方之神,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星宿关联 - 白虎监兵神君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古人对星宿的崇拜。古人将靠近黄道一带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宿,并依据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白虎是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的化身,象征着西方、秋季与金属. 形象特征 - 通常被描绘为一只银白色的猛虎,身躯强健,双目炯炯有神,双翼覆盖着锋利的羽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凶猛与威严. 相关记载与文化寓意 道教经典记载:最早在东吴时代的《七帝紫庭延生经》里有过记载,人们为四象配了名字,其中白虎被称为监兵。在《道门通教必用集》中描述其“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 象征意义:在五行中属金,对应秋季,秋季万物凋零,象征着生命的一个阶段的结束,因此白虎监兵神君主掌杀伐、象征凋零和死亡 。古人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如《宋书符瑞志》云:“王者不暴虐,则白虎见而不害。”《感精符》云:“国之将兴,白虎戏朝”. 在军事中的应用:古代军队中常有白虎旗,兵符上也经常出现白虎像,代表着尊贵和威武,象征着军队的勇猛和强大,赋予了军队勇气和力量。 像唐代的一些英勇武将如薛仁贵等被认为是白虎星转世,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展现出监兵神君的杀伐之神的特质. 辟邪等神力:白虎监兵神君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所以在古代,人们会将白虎刻在门上以驱鬼辟邪,在出土的墓葬中画像石上也出现过“白虎拉仙车”的形象. 传说故事 与张道陵的传说:张道陵与徒弟经过一所道观,听闻西城有白虎出没,喜欢喝人血,当地每年须向白虎献祭一名活人。到了祭祀当天,张道陵拦下被献祭的男子,自愿担任此角色。夜半三更,白虎乘风而至,欲吸干张道陵,然而张道陵散发出红光准备收服白虎精。白虎两眼刺痛难耐,最后跪地哀求,发誓不再危害乡里,从此成为城西的守护神及张道陵天师的坐骑. 监兵神君游荡记:神兽白虎在太古之境修到圆满,飞升之日遇到鬼母复生,二者相撞至阳转阴,至阴转阳,白虎撞散了一身修为,撞成女身,流落人间。从此,白虎踏上了边游荡边修炼的不归路,一路上历经各种磨难,却也不断成长,手掌兵符,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